
保山,是全世界咖啡的重要產區之一,伴隨著產業的蓬勃發展,精品咖啡館如雨后春筍般破土而出。氣味是深耕本地多年的老品牌,他們相中了一棟四十多歲的老宅作為第三家門店。老宅占地不到三分,是典型的當代西南民居,主體是木構的兩層簡易框架,坐西朝東,東面呈打開狀,其余三面通過磚墻抗剪并承擔豎向荷載,主體南側并置了梯形的磚混結構副樓。


用地位于市區核心位置,我們認為這個店的姿態不應該是張揚的,應該謙遜且平和,適宜地整理和介入才是設計的內核。初到場地時,老宅內部已被石膏板和乳膠漆包裹的嚴嚴實實,首要任務就是把這些過渡裝飾的表皮拆除,將木屋架和紅色磚墻自信地裸露出來。這樣一來,老宅主體原有的瓦、木、磚便自上而下、由內向外地回歸了它本來的模樣。接著將其余外墻部分刷白,形成背景板,恢復原樣的這部分便自然跳脫出來,成為用地中當之無愧的主角兒。最后在整理出來的老宅中介入適當金屬元素,使其不失舊容貌的同時,煥發新的精氣神。

老宅的整理是城市層面的把控,而咖啡館的氛圍拿捏會影響顧客到店的感受和體驗。雖然原始場地的標高已經高出街道 1.4 米了,但東側道路的車流人流非常大,所以朝東的建筑和院落仍然會被城市的喧囂所干擾。好在建筑前方有幾株高 20 多米的大樹,在這天然的自然庇護下,應當去強化建筑和庭院的靜謐感,才能照顧到造訪的人們。

先在基地東側邊界拉通一面長矮墻,不僅遮蔽住外部對內院的直接視線,也和北、西兩側圍墻以及建筑主體共同形成了疊落的層次關系。接著在內院中心布置一層水面和一株四季桂,這對組合既照顧了建筑、庭院、大樹之間的關系,也強調了整個場域的氛圍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