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展館旨在加強人們對于海平面升高的意識。它坐落于希臘斯派塞斯島,經建筑師 Kieran Donnellan 設計,由 MEDS 2019屆的一組國際參與者實施。它佇立于一座小山頂上,與一座燈塔為鄰,攜手眺望著老舊的港口。如果說燈塔是為報告實時危機而設,這座展館的存在就是為了警示未來的危機。它也因此而得名。

受到斯派塞斯島海洋文化的影響,該建筑的外形輪廓在設計上類似于一個直角的船形,向上垂直延伸。建筑內部設置了兩個水池,一個位于地面層,一個位于上層,由階梯連接。

這兩個水池間的距離,接近于直至2100年海平面將升高的最大估測值。而該距離在設計上較估測值略微增加,以確保樓間距為頭部高度留有余地。選擇炭化木材的原因有兩點:炭化常用于傳統的造船技術;以火燒表面象征全球變暖。

訪客在進入該建筑之前,需穿過一排長長的綠植大道。這些綠植將展館隱于身后,隨著訪客的步步靠近,那獨特的船型結構逐漸展現,只有在距離展館相當近時才能觀其全貌。三角形的入口設計意呈現出船只在密閉的船埠里四處移動的狀態。進入建筑時,訪客們的第一步將落腳在一條有斜度的坡道上,這是為了制造一種瞬間失衡的感覺,如同剛從陸地踏上船只時那樣。
這條坡道是由整塊的船板彎曲而成,且坡道與平地之間看不見縫隙。沿著坡道向上,訪客將看見一個有著大型踏腳石梯的水池。在該建筑的整體設計概念中,該水池被視作海平面升高的基線。

訪客攀爬至階梯頂端,站在那里,從三角形的觀景點探身向外望去。炭化木材、水、三角幾何形,這些都是在傳統造船技術中常見的元素。這是一次對傳統技術的嘗試,這也是該建筑的第二個主旨。具體來說,此次使用的傳統技術是,將3塊船板系到一起,塑成一個三角形的煙囪,再在其底部點火。之后,用水將大火撲滅,以控制木材被炭化的程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