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此次翻新工程是在一處并排矗立著兩棟建筑的場地進行的:其中一棟建筑 W2 是建于 1949 年的韓屋(傳統韓式住宅),另一棟建筑 W1 則是 1968 年擴建而成的五層商業建筑。這兩棟建筑體現了截然不同的時代、材料和功能 —— 木質結構與鋼筋混凝土結構相對,住宅用途與商業用途相異,過去與現在形成鮮明對比。設計并未對現有狀況進行修復或替換,而是通過在場地層層疊加的時間性與物質性之上疊加一種新的秩序,使這些迥異的元素和諧共存。

類巷弄的樓梯井:彌合城市與建筑之間的間隙 —— 在大街與小巷交匯之處,兩棟建筑的接觸點插入了一座形似巷弄的室外樓梯井。這座樓梯井宛如一道間隙,是一個過渡性空間,它彌合了城市與建筑之間的斷裂,同時作為人員通行與流動的通道。它超越了簡單的物理連接,將兩棟建筑編織在一起,就如同曾經為古老城市景觀增添生機的歷史巷弄一般。

外立面裹挾著消逝的記憶 —— 商業建筑 W1 臨街的外立面構成了該項目最具標志性的場景之一。從傳統韓屋瓦屋頂富有韻律的形態中抽象提煉出的圖案,通過模塊化的金屬板得以重新詮釋。這種設計手法既喚起了往昔的痕跡,又帶來了實際的益處:工廠生產的金屬板可以在現場快速組裝,最大程度減少對現有租戶的干擾。該外立面并非懷舊地復原過去,而是將歷史記憶轉化為當代建筑表達,打造出一面與不斷演變的城市肌理巧妙融合的立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