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6·本土一間室內改造項目是位于原北京膠印廠的一個11m×14m的長方形地下空間。該項目由專注于材料實驗的跨界品牌 BENTU本土創造與關注中國當代城市現實的建筑機構 URBANUS都市實踐聯合啟動,希望將這一地下空間打造成一個能夠承辦各類文化活動的場所。
空間概覽
集會與活動需要開敞的空間,而占據場地中央的一組柱網成為了阻斷空間流動的障礙,如何消減這四根柱子在空間中的重量成為首要解決的難題。從入口通向地下的樓梯給我們帶來了啟發,這組漂浮著的、輕盈的純白輕鋼樓梯很容易讓人聯想到極簡主義 (minimalism)藝術家索爾·列維特(Sol LeWitt,1928-2007)的作品。
開放幾何結構IV
極簡主義反對抽象表現主義,挖掘材料最原初的物質性本身,與 BENTU本土創造一系列混凝土產品的理念不謀而合,而這種具有啟發性的氣質正是一個承辦文化活動的場所需要的。使用3m高清水混凝土板材賦予圍合空間的墻體一種肅靜的基調,同時通過豎直向上的尺度控制,從標高上限定了承擔活動的空間;地面以及空間中可移動的幾何體塊臺面同樣統一于同一色調下,而混凝土板材上方的墻壁、天花板、橫梁以及橫梁和柱子交接的部分均涂白,這一做法顯然不是從建構邏輯的角度定義建筑,而是從空間感受出發。“天”與“地”分離后空間便出現了,而空間中統一的色調模糊了柱的邊界,消解了原本強烈的存在感。
肅靜的混凝土空間
細部
考慮到地下空間采光條件較差,改造中保留了空間一角的天井自然采光,淺色調的清水混凝土和白色涂料的天棚亦很好地消解了空間的壓抑感,而自然光與清水混凝土接觸留下邊緣鋒利的陰影更為空間增添了光影變化。
保留了空間一角的天井自然采光
活動區域中,兩種尺寸的混凝土模塊展臺配有滾輪,內嵌木質方格,可適應不同類型的活動形式需求自由組合,既可以離散擺放,形成可以自由“呼吸”的空間,也可以圍繞場中的柱,串起連續的空間線索,同時也引發了標高變化,使得空間更為體驗豐富。垂直于短邊 1/4處,通過混凝土矩形水吧臺劃分活動空間和服務空間,水吧臺上方垂掛而下、纖細的圓柱形混凝土吊燈一字擺開,形成倒掛的柱廊,再次強調了空間節奏的變化。
可自由組合的混凝土模塊展臺
與模塊展臺配套的混凝土“魔方”通過向唐納德·賈德(Donald Judd, 1928-1994)致敬的方式再次暗示了來自極簡主義的脈絡,既可作為方凳,亦可堆疊成展墻或展臺,組裝上金屬腿也可作為邊幾,在面積有限的地下空間內,與人形成相對開放的互動關系。
混凝土“魔方”
賈德的作品
總平面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