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喝過屈臣氏蒸餾水,但不是每個人都知道為屈臣氏蒸餾水設計了突破性包裝的設計師是誰!
初看屈臣氏蒸餾水水瓶,頓覺與其他尋常看到的礦泉水瓶不同,新包裝結合水流動的線條及人體美態,流線型的設計線條美感提升品牌到生活享受的層次。
該設計曾獲得“瓶裝水世界”全球設計大獎,將年輕人的文化、現代藝術與商業結合,讓屈臣氏水在香港每月能銷售8萬到10萬瓶。
他就是香港商業設計師劉小康,他曾用一把椅子傾倒了香港、日本和臺北。
劉小康 靳劉高設計合伙人
劉小康先生1958年出生于香港,于香港理工學院(香港理工大學前身)畢業,現為靳劉高創意策略創辦人。自1984年起,劉氏獲獎超過300項。他積極推動設計,投入有關設計的公共服務,并透過設計參與公益活動。他在設計上的成就亦在社會上得到肯定,獲得“全港十大杰出青年”(1997)和“銅紫荊星章”(2006)等個人榮譽。
30多年間,靳劉高設計公司已經成為香港本土設計的一面重要旗幟,他們的設計,同樣是香港精神的體現:創意無限,從中國古老的根中,開出最現代最摩登的設計花朵。
對話劉小康
1
Q:您曾經說中國人做設計要有一個信念,就是要帶有中國的文化及全球性視野,這是否也和2016中國設計創想論壇的主題「亞洲情?世界觀」不謀而合?
A:面對一個全球化的年代,同時處于亞洲這種全球化社會,其實一直都有文化交流的機會,加入中國文化為元素的設計亦愈來愈多。我們除了要延續中國文化的傳承外,還需要把握更多能夠向世界分享中國文化的機會,提高世界對中國文化的興趣。透過向世界分享,讓中國文化能夠融入現代生活,通過日常生活的接觸令中國文化的特色與魅力能為更多人欣賞,不再受地域的限制。
2
Q:2016中國設計創想論壇的主題「亞洲情?世界觀」,意指打破行規、拓寬視野,視野決定中國設計未來能走多遠,您認為設計師應該如何打開自己的視野?
A:對于開闊視野的方法,我認為與國際間的交流十分重要。這不只限于網上的溝通,而是需要更多面對面的交流來引發合作;不能單純的只是看到,而要能夠親 身體驗到國際間不同文化、設計方式及對工作的態度。這種體驗及經歷才能真正開拓設計師的視野,不會停留在紙上談兵的階段。
3
Q:本年度中國設計創想論壇選定「亞洲情?世界觀」為主題,請問您認為亞洲設計應該具有怎樣的世界觀?本次主題演講將帶來哪些內容?
A:亞洲設計應該具備的世界觀或發展方向主要是能夠在愈來愈全球化的社會中借著設計讓文化更好的融入現代生活,透過貫穿傳統和現代的概念提高大家對文化的興趣。而這次的演講內容主要是我這20年的「椅子戲」創作歷程,從1985年開始一直思考香港人面對回歸之后對身份認知的尋求及與大陸關系的反思,以及在國際舞臺上,對自身文化的定位和應該如何自處等各種問題,開始了一系列椅子戲的延伸,及至創意產業之延伸。
4
Q:您為屈臣氏蒸餾水設計的水瓶獲得「瓶裝水世界」的全球設計大獎。這項水瓶設計,成功地結合藝術、文化、設計和商業觸覺的元素,您認為設計如何和商業結合?
A:我認為屈臣氏蒸餾水瓶設計能成功地把設計和商業結合的關鍵,在于能夠符合大家對產品的要求,不再只是單純地滿足基本需求,而又能為商品增加附加價值。新包裝結合了水流動的線條和人體功學,變成了一種生活美感與享受的體驗;而與設計師及藝術家合作推出每月新款的彩繪外形,則創造了故事性的話題。這些品牌行銷及改造的策劃與設計案例,成功吸引不同階層的消費者,為老品牌注入了活力,賦予新意。
5
Q:您一直在探索與椅子有關的構思,并且有一幅畫用無數椅子組成自己的肖像,為什么這么鐘情于椅子?
A:「椅子戲」的創作概念最早可以追溯至1985年,由一張劇場海報「我是香港人」開始,坐在半中式半英式的椅子上,嘗試面向未來,而自己面對香港回歸 中國的情境,亦開始探索及思考香港人的身份認同問題,這是在機緣巧合的情況下開始了一系列以椅子表達社會、政治、人性等各種問題的創作。
劉小康設計案例
1、Life of Circle
2、Ming Intertwined
3、Agenda No.1
4、Symbiosis
5、Chairligraph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