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職業原因,施永恒喜歡泰國TVC中讓人很過癮的故事設計,喜歡日本那種在一張白紙上花好多時間點 幾點,效果出來就極奪目的空間設計。但香港呢?或許因為香港集合了太多不同文化,反而少有一樣具標志性的設計從普通商業運用范疇中跳脫出來。在放眼望去遍布大集團的香港,專注做品牌設計的人卻很少。而他想做的,卻恰恰是set up一條自己的品牌設計之路。為了這夢想,大半年前他冒生活不穩的危險,放棄高薪從大公司出來,做freelance設計師,和拍檔一起摸索覑在商業夾縫中堅持設計創意的夢想之路。
其實剛畢業的時候,施永恒對design并沒什么概念,他坦言自己讀design時不是真的很喜歡這 一行,只想找一門手藝,更談不上對行業的憧憬。他的第一份工作做雜志設計,很辛苦,一周四五晚通宵工作司空見慣,但看覑自己手中完成的「作品」,他開始在 這份工作中找到了滿足感,也開始了解究竟設計是什揦,以及這個大范疇下細分的平面、廣告、品牌......
直到慢慢接觸到logo,他發現自己對設計logo的興趣比較大,就轉工去了一間做branding的公司,這份工作,也是他到目前為止的最后一份全職工作。
「起初以為自己一進品牌公司,就會獨立做一單project,但結果當然不是,頭兩年都是幫創意總監做事,慢慢才開始有機會自己不斷去嘗試新東西。」也正是因為想繼續嘗試新東西,施永恒在大半年前,結束了這份從事將近七年、收入職位都相當穩定的工作,和幾個拍檔一起,獨立接散件,成為freelance設計師。;
為理想放棄收入穩定好職位
他覺得在branding公司的工作,因為做得太久,看似工作經驗積累得不少,但視野卻不夠廣闊。他想出來看更多的東西,于是大膽地走出來,希望豐富自己履歷表上的經歷,并學到更多。施永恒說:「舊公司focus在商場的品牌,但我想接觸更多其他像是 fashion、product的范疇。」出來做了大半年freelance,他并不排除自己之后會再找工作,再找的目的,也是想再豐富自己的經驗。
他想給自己兩三年時間,用之前累積的品牌經驗,再加上自己explore不同范疇的經歷,最終自己set up一間實實在在的設計公司,有自己的團隊,專門focus品牌設計。
做freelance既然也是做品牌,那和舊工作到底有何分別?施永恒說:「在于面對的設計行業更加 廣闊。過去做商場是做很detail的東西,甚至會emotional一些,因為顧客買東西有時很看這個brand和他有無聯系,但換到fashion品 牌,就和商場品牌很不同,設計師要很清楚行業的details,要知道客人喜歡什揦布料,但我恰恰缺乏這一類認知。」
其實他也不是一開始就覺得自己該創業,只因為在任何一間大公司做事,畢竟都有頗多掣肘。每間都有自己 的營運模式,設計師可能自己想大膽些,但commercial的綜合考慮卻會讓個人發揮空間沒那么大,但他認為,如果自己可以掌握清晰目標又有能力說服客 人,品牌設計這條路,就會走得更廣闊些。
現實層面來說,施永恒現在賺的錢,比過去少了足足大半。「因為我本身在舊公司的position是 art director,所以收入比較可觀也穩定,但做freelance就不同,可能你一兩個月接不到一單job,接到一單又做上幾個月。另一方面找客源也很 困難。我和拍檔一起去找,甚至離開香港去大陸找,但找到的job很可能只有很少薪酬。」
薪酬再少,有機會,施永恒還是會全力以赴去做。他坦言眼下的收入負擔自己生存其實是不夠的,自己也因 為之前有積蓄,才夠膽這樣辭職,目前生存也靠積蓄加上freelance收入才行。但因為過了太久的穩定生活,他想要給自己一個更有新鮮感、更刺激的生活 --即使回過頭去看這個決定,也不后悔。
「香港的freelance設計師其實不多的,貿貿然放棄職位和收入,畢竟不是那么多人愿意。」施永恒自己,也不是一開始就下決心辭職,他說自己考慮了一年多才做決定,考慮的同時也在儲錢,儲定錢,安下心之后作出決定。
他說:「在freelance這個范疇中,我會接觸到不同客人,其中分別在于做full time你不用整天去找客人、面對客人,freelance則要讓自己有從不同渠道source客人的經驗。也有可能我未來還是會回去做全職,但目的是想 了解不同公司的運作方法和經營模式,最終目標都還是為了豐富自己經驗。幫自己達成更長遠的夢。」
原則上只接「能保證香港質素的work」
做freelance設計師,最辛苦是去找客人,很多時候,施永恒和他的拍檔要去大陸,飛過去本身已有成本,加上又人生路不熟,有時也會吃虧會被騙。「譬如你去大陸做presentation要準備很多東西,但做完充分準備去了之后發現,那可能根本和你想的完全不同。其實在香港也會遇到類似的事,我曾經幫一間設計公司freelance做logo,講好價錢兩個月做完之后,對方說客人不滿意,但又用了這個logo,只是薪酬減一半。」
各種苦況他其實都試過,有時收不到錢,有時收不回尾數,freelance賺錢本身不多,自己也不太會花時間用盡各種方法去追討回錢。所以各種碰壁權當豐富資歷。
客源方面,有的是朋友介紹,有的是自己以前的舊客,或者舊客的客人,接到的job則大都是平面logo。「我們幾個人有不同經驗,像我拍檔是做廣告出身,我做商場,我們也會找機會遠離香港去嘗試。」香港背靠中國市場,中國設計行業發展得很快,但同時水平參差,所以服務的客戶是怎樣的眼光和品味,直接影響作品的質素。
施永恒和他的拍檔們不抗拒去內地發展,但原則是「要接一些能保證香港質素的work」。他說:「因為 畢竟完善自己的創意才是我最大的目標,那向這個目標邁進的過程,我要吸收很多不同訊息,包括不同公司的運作、市場、客人的不同性格,同樣一套方法也不可能走遍中國,所以這是個豐富自己經驗的過程。」
而香港本土的情況是,大商場的品牌設計千篇一律,小的餐廳又不愿意浪費錢和精力去做branding,有點兩頭不到岸的感覺,所以施永恒這樣的年輕人,很清楚思維不能局限在香港,他們知道要向外去看去探索。
太快太商業的氛圍會扼殺年輕創意
這條尋求平衡的路,也正是他目前在摸索的路。「暫時接到的可能都不是特別完整的一件大的job,但做成了,也有滿足感。不過我想把滿足感再set高些,畢竟自己又真的喜歡branding這條路。」
他更認為,年輕設計師其實出來做事不難,只要解決財政問題,如今設計軟件易用、信息發達、互聯網上可以搜尋到一切最新信息,只是易學難精,要做出真正專業的東西仍然不容易。
施永恒認為,圈中很多人其實都有理想,只是社會環境的因素令他們難以發揮,太快太商業的整體氛圍,會 扼殺很多年輕人的創意。「對比一下日本,他們的很多設計,就未必是一眼能看出奧妙的,所以就很有趣味。但香港太多千篇一律的廣告,不像日本對設計有執覑, 又有整個社會足夠的氣氛和軟件配套。」
不過好在他仍然足夠年輕,年輕的好處就是--想到就可以去做,可以不顧后果,也可以大膽揮灑創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