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標題沒有寫錯。我第一次聽說“努比亞”手機就首先聯想到“贊比亞”這個非洲國家。這是一個中國品牌命名的典型錯誤案例。
中國品牌錯誤的命名方式:先起個英文——再音譯成中文——結果中英含義不統一讓顧客摸不著頭腦。
中興通訊此次發布的Nubia新品牌,源于古文明的發源地之一,蘊義深刻豐富。在拉丁和部分語系中,Nubia一詞有“云彩”的語義,象征美好。
寓意是很美好,那么努比亞是啥意思?中國人首先看到的是中文,而非英文。努比亞會讓人聯想到贊比亞,非洲國家在心智中是沒有高科技的認知優勢,如何支撐你的所謂高端定位?
很多企業是這樣想的,起個英文名會很國際化,另外,萬一某天成為國際品牌,結果沒有英文名反而不好。我們的觀點是:“你要想成為國際品牌之前,先成為國內第一品牌。”(或者你可以起個英文名,但在中國不要用,因為中國人的認知習慣是看中文。)
更甚的是,企業很自然的想到把這個英文做成標志。在中國,中國企業用英文命名及做標志的做法,都是燒錢的。因為中國人的認知習慣是看中文,你非要繞一下讓顧客識別你,這一繞,你知道會燒掉多少錢嗎?
很多企業這種錯誤的做法都源于錯誤的學習國際大品牌的“表象”,國際大牌的母語就是英文,所以人家用英文是顯而易見的事,中國的認知是中文。另外,國際大品牌進入中國后,都取了一個響亮的中文名。
例:CocaCola當初進入中國時,名字是“蝌蝌啃蠟”,古怪的名字+古怪的味道,銷量一直不佳。后來,用350英鎊的獎金懸賞征求譯名。最終,身在英國的一位上海教授蔣彝擊敗了所有對手,拿走了獎金。而這家飲料公司也獲得了迄今為止被廣告界公認為翻譯得最好的品牌名——可口可樂。(從此騰飛!)
BMW剛進入中國時叫“巴依爾”為什么呢?因為BMW全稱為巴伐利亞發動機制造廠股份有限公司(德文: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G)。巴依爾諧音自Bayerische,結果聽上卻像個少數民族的名字。后來改成“寶馬”,多么響亮的名字!
寶馬的案例有個啟示在這里分享給大家,英文譯中文,最好是諧音,并且中文體現產品本意。如果二者不能協調時,取后者,即寧可不要諧音,也要體現原來的“本意”。
努比亞,你還要加倍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