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敦從來不缺少節日。相反,倫敦是為節日而存在的城市。
維多利亞時代,女王的丈夫艾伯特親王為了提升學習和振興貿易,在1851年舉辦了主題為“世界各國的工業”的大博覽會,并邀請園藝家Joseph Paxton 在海德公園設計水晶宮當成展覽會場。大博覽會參觀人次多達600萬,相當英國人口六分之一。
二戰結束之后,倫敦人以節慶的方式宣告飽受戰火摧殘的倫敦已經恢復了昔日的榮耀。1951年3月3日,喬治六世在圣保羅教堂迫不及待地宣告英倫節的開幕。2000年前后,倫敦舉辦了盛大的跨世紀千禧活動,并建造了包括千禧宮和千禧橋在內的一批慶典建筑。倫敦不愧為世界的中心。
取得2012年奧運舉辦權后,倫敦再度成為世界的焦點,以建筑業為首的設計界已經躊躇滿志地為這個舉世的節日準備著一個盛大的慶典。
倫敦設計節始于2003年。設計節的初衷是創立一個一年一度的盛會讓各界分享倫敦獨特的設計文化,把倫敦作為創意產業的首都和英倫設計門戶向世界推廣。
2007年迎來了第五屆倫敦設計節。與往屆相比,本屆設計節更趨向多元化,共有超過200項大大小小的活動在期間舉行。在過去的五年里,設計節一屆比一屆吸引著更多來自英國本土和世界各地的參觀者,這項活動也越來越成為一個全球設計業的盛會。
第五屆設計節的背景:一個經濟持續看好的倫敦,擁有高速成長的建筑業,安定富庶的居民,多元化的設計教育體系,全球設計和藝術產業的中心地位和與之相輔相成的充滿熱情的藝術家和設計者。
“設計節”并非是某單一機構所組織的活動,而是數百個來自不同領域的機構和個人在“設計節”的統一的旗號下向世人展現他們的設計創意和理念。這些領域包括建筑和室內設計、家具和產品設計、平面和視覺設計、設計教育機構等等,設計節的展覽和活動充分體現了不同設計領域交叉互動和相互合作。
設計節活動的形式也非常多元化。除了常用的展覽形式之外,組織者還舉辦了數量眾多的講座、沙龍和酒會等;地點也別出心裁,有在公共廣場,有在設計公司內,有在設計院校里,還有深藏于城市街區中……
于是,“設計節”也成了城市的慶典。
倫敦的設計似乎并不需要一個節日;如果需要,可能每天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