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又一客——威客
2006-11-22
7194
繼博客之后,新名詞“威客”在2006 年逐漸浮出海面,成為熱火的又一“客”。
企業只需通過網站發布任務公布報酬,天南海北的威客就會通過競標來爭取接下任務。這些
任務小到為人取名、想宣傳口號,大到產品設計、公司形象設計,獎金也根據難度不同少則百元,多則成千上萬。
像當年推崇博客一樣,大家興奮地擁上網:“我要做威客!”可是,口號雖響,很多人竟居然不知道什么是威客。威客之父馮家敏作出如此解釋:“威客通過網絡創造了設計師新的生活方式,設計師從此不用擠公車去上班,隨時隨地通過網絡接收任務,是一種更自由的網上生存模式。”
職業威客鄭祺卻這樣評價:“威客其實很像買彩票,雖然需要依靠威客的實力,同時也非常
依靠運氣。”
中國威客模式起源于深圳
盡管“威客”這個詞誕生于去年7 月份,但這種商業模式早在2 0 0 0 年就已經存在
了,它正是起源于深圳的知名網站———中國設計之窗,只不過當時“威客”的概念還沒有
被提出來。
當中國設計之窗www. 3 3 3 c n .c o m 總編馮家敏被某互聯網權威研究機構稱為“威客之父”時,他本人壓根兒就不知道,還是他岳父看了電視后,打電話給他:“你是不是在搞叫什么客的東西,怎么被評為之父啦?”
馮家敏說,得到這樣稱呼,自己也深感意外,沒想到當初提出的對設計方案實行網絡招標的模式,竟然成了威客模式的起源。他回憶當年威客的第一單活來自福建晉江的一家企業。當時該企業香港老板丁先生非常苦惱,生產的童裝一直沒有一個好品牌。雖然自己公司內部也有七八個設計師,但都沒有設計出滿意的商標圖案。后來他找當地的幾家設計公司進行設計,也沒有獲得滿意的結果。
“我們當時提出的是‘在線設計服務’和‘在線設計師’概念,結果被這個敢吃螃蟹的老
板看中了。”馮家敏說,由于當時社會對網絡還不是很放心,丁先生是特地飛到深圳跟馮家
敏面談的。盡管網站剛開通時設計師還很少,最后也收到了5 0 0 多幅競標作品,并最終讓丁先生選到了滿意的童裝標識。“這家公司應該是中國第一個使用威客模式的企業。”馮家敏說。
草根威客十分活躍
記者登陸了幾家威客網站,發現發布任務的企業眾多,任務也不盡相同,比如公司標識、海報、會徽、包裝等設計任務,另外還有征集廣告語以及企業口號等,獎金也不盡相同,從幾十、幾百至成千上萬不等。
記者發現,很多威客本身并不是設計師,只是把威客作為一種兼職,其中有公務員、在校大
學生和普通職員等等,是名副其實的“草根威客”。馮家敏卻對價格低廉的威客模式有些不同意見。“現在的威客實際上類似于博彩,可人們花2元錢買彩票是有希望中大獎的;但設計師付出了勞動,卻只能獲得低得可憐的報酬,這很不正常。”他說,自己雖然不反對草根威客,但一些設計任務的低廉獎金僅有幾百甚至幾十元,對設計行業并不是一件好事。如果設計越來越不值錢,大家都不去提高水平,會導致整個設計能力的下降,因此精英威客應該有一定的價格門檻。據介紹,目前國內共有各種類型的威客網站4 0 多家,威客有數十萬,但像設計師鄭祺這樣把工作辭掉,而專門選擇做職業威客的人卻還不多。
鄭祺告訴記者,他在2 0 0 0 年就零零碎碎地通過中國設計之窗接任務。記得自己第一個中標設計是給廣州一家公司的餅干產品做包裝設計,當時得到的獎金雖然不是很多,但
覺得做威客還有點前途。接著,鄭祺漸漸通過網絡上接任務,漸漸成為一個成熟的威客,中標率也越來越高。“今年有三個月,我做了五單活,中了三個標,獎金將近3萬元,這樣比我上班收入還高些。”也許這正是他選擇做職業威客的一個重要原因。
但像鄭祺這樣的威客屬鳳毛麟角,曾經有人借助某威客網站數據算過一筆賬,只有3 %的注冊威客獲得了收入,平均每人3 5 2 元。不過,很多新手威客或草根威客的目的并不僅僅在賺錢,他們更希望通過設計的實戰鍛煉,來提高自己的水平,哪怕作品選不上也沒有關
系。鄭祺坦言,他也是在兼職做威客的過程中逐漸鍛煉出來的,才有了今天的設計水平。
記者發現,除了中規中矩的以設計為主題的威客外,威客正在被無限制地擴大,任務性質也大范圍地衍變。比如花幾塊錢號召大家批判自己,比如讓大家給某明星的孩子起名字,尋找某企業的聯系方式,這樣的任務也可以發到威客網站上來。盡管此類任務與威客之父馮家敏所做的“在線設計模式”相去甚遠,卻使威客帶上了某種輕松的娛樂色彩。
威客模式利弊共存
威客的優點是不言自明的,馮家敏給記者講了一件小事。當時,深圳某政府部門向社會征集公益廣告作品,結果發出公告一個月后,只收到十幾幅作品,幾乎無法從中選擇出優秀的作品。后來,該政府部門找到馮家敏,讓他通過網站發布任務,征集作品。短短的1 5 天后,馮家敏就征集來5 0 0 多幅作品。“知道威客的人越來越多了,關注的人也多了
起來。現在在網站上發布一個任務,最多的時候能征集來五六千幅作品,當然這與企業發布的獎金數額很有關系。”馮家敏介紹,從2 0 0 0 年到現在,他的網站發給威客的獎金已經有1 0 0 多萬元。
威客威力是巨大的,它所做的智力資源整合,不僅給單位和企業帶來更多的選擇空間,還把威客的能力和知識推到了一個更大的發揮平臺。
現在已經擁有了自己公司的阿波告訴記者,2 0 0 5 年時,他剛剛離開一家著名的設
計公司,由于連續幾個月沒找到適合自己的公司,經濟一度陷入困境,情緒也非常低落。
后來有人突然提醒他:“你要不然通過中國設計之窗網站找活干吧?”于是,他也時髦地
做了一回威客,兩個月就中標了3 幅海報設計作品,拿到了1 萬多元獎金。“做威客,最起碼維持了我的基本生活,我才得以走過困境,直到今天開辦了自己的公司。”阿波依然感
謝威客給他帶來的一切。
威客雖然是一種很好的商業模式,但它仍存在弊端,如資源的嚴重浪費、設計師的知識產權得不到有效保護等等。記者發現,目前大部分威客網站上,任何人都可隨意瀏覽設計師的作品,剽竊、盜用等侵權事件的出現也就不奇怪了。
兩個月前,職業威客鄭祺幫哈爾濱一家房地產公司設計了一個作品,中標后,對方說半個月就將寄來證書和獎金,可直到現在一點消息都沒有。鄭祺告訴記者,目前很多威客網站都是中介性質,有些甚至連中介費都不收,只提供一個平臺,很難對發布信息的企業作出規范。如果一個人隨便注冊個假信息,卻有幾十個設計師在為他做方案,那么就是一種愚弄,因此他希望威客模式能盡早得到規范。
威客之父馮家敏目前正在中國設計之窗網站采用設計師實名制、設定閱覽權限等措施,盡量避免這些弊端,他說,自己還在開發一個新的軟件,不僅能消除這些弊端,還能加大企業和威客之間的溝通。目前,威客一般只能憑企業在網上發布的要求來完成作品,可實際上,設計是需要溝通的,否則不可能有最好的東西出現,威客模式應該朝著這個方向繼續努力。
【編后語】
博客是人人都來寫文章,威客是人人都來做服務。簡單地說,威客就是“我幫人人,人人幫我”,只不過這個“幫助”分為有償的和無償的兩種類型。威客網站就是給大家一個平臺,讓大家公開自己的知識、經驗、能力,讓需要幫助的人了解到你及你可以提供的服務和幫助,同時也可以幫你找到能夠幫助自己解決問題和麻煩的人,并獲得他的幫助。
博客與威客都是互聯網日漸普及、全民參與這種大環境下的產物。威客如果能夠得到好的推
廣和宣傳,產生一些好的威客服務交易平臺,相信威客網站今后的發展必然超過博客網站。
深圳打造“中國設計之都”,威客是一種重要力量。威客能否健康發展,取決于各方的努力。
79
評論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