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設計師收入?中國設計之窗總編馮家敏對設計師收入問題的看法
您認為造成當下中國設計師薪水待遇較低的最根本原因是什么?
馮家敏: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是教育。一是,社會大眾缺少教育,我們的教育只重視數理化而忽略了審美教育。另一方面,設計師入行門檻低,影響了行業的準入。許多水平不高的人也混入了設計隊伍,設計師多,價格就相對要低,加上企業的審美水平問題,不能欣賞好的美的設計,造成這種情況就是必然了。
歸根結底,這種情況的根源是中國教育。
那么有沒有可以改變的呢?
馮家敏:改變也當然有,但也不是一天兩天的,希望今后教育界加強對公民、學生設計意識的培養。目前所能做的是,要讓市場運作規范化,改變一些不公平的現狀。這種現狀包括:行業內不公平競爭,有些人甚至都沒拿到錢就開始為人設計;還有,就是在設計過程中,設計師跟客戶的地位不平等;再有,就是設計師的準入門檻太低。目前,我們的設計師還沒有一個準入標準。在德國,設計師都有很嚴格的考核,一個設計師要工作好幾年有了經驗才可以考證。而中國設計師往往一畢業就可以做設計,再加上大學擴招的原因,現在很多大學的設計專業成了“高考失敗者的流放地”,這也無形中將設計師的準入門檻降低了很多。
一直以來有兩個爭論不下的焦點問題,一方面,設計師抱怨社會的不重視設計,抱怨自己的待遇低,另一方面,很多人(尤其是出錢的老板們)認為中國目前設計師的水準不夠高,只能拿這么低的待遇,真實的情況是什么樣呢?
馮家敏:這兩種情況都是真實的,中國社會歷來對知識產品重視不夠,知識產權起步較晚,這是因為社會對設計的不夠重視,沒認識到設計給商品帶來的高附加值,社會的不重視導致設計師待遇低,地位低,沒有話語權。
與國外設計師相比,整體上,中國有些設計專業水平,像工業、建筑設計,是落后于其他設計業發達的國家,而水平相對能和他們接近的是平面設計專業。不過,中國設計師水平一般來說略高于中國企業的需求標準,但是因為企業有話語權,他們按照自己意愿選擇的設計師、設計作品往往退其次而選,最好的作品反而選不上。當然,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資訊發達,學生接受的信息比較多,一般來說,設計學生的水平、起點應該要高,不過由于中國當前的教育現狀,很多學校都開了設計教育課程,有的師資力量不夠也開了,這可能影響到當前中國的設計教育。
中國設計師的薪水在當下中國算不算低?
馮家敏:說到設計師的收入,我認為,不能一概而論。因為,有些優秀的設計師,他們的收入還是很可觀的,但是綜合起來,中國當今的設計師收入還是比較低的。另一方面,設計師薪水低不低是相對其他行業來說的。在同等教育、能力、經驗的情況下,律師和醫生的薪水要比設計師高出很多。而實際上設計師的培養成本比其他專業成本要高,一個設計師的培養從基礎到專業的教育往往需要十來年,而律師和醫生大多都是上大學后選擇的,大多四年至六年而已。設計師的培養成本高,難度大,然而現實中設計師的收入跟律師、醫生差距很大,從這兩個角度來說,設計師的收入與付出、投入相比,是低的。
因為設計師薪水待遇問題比較復雜,牽扯到設計師、設計教育者、設計購買者等方面,有人說,設計師待遇已經不是一個簡單的經濟問題,而是一個行業的問題,甚至是一個社會問題,您怎么看?
馮家敏:這不是由某一方面的人能改變的,我們只能呼吁社會呼吁國家關注。因為,當前國家提出自主創新國策,而在創新行業中設計師是一個主力軍,中國最近有人提出,要把我們國家由世界加工廠改變成世界的設計實驗室,這是一個轉變,但世界上的發達國家,英國就曾提出要把自己建造成世界的設計室,這也說明設計的重要。
當前中國正在建設創新型國家,如果中國設計師薪水待遇持續得不到提高,會不會影響中國的創新型國家建設?
馮家敏:設計師收入涉及到社會對設計的認識、政府對設計的重視,以及整個行業的規范,只有等這些都規范了,設計師的待遇才會提高。另一方面,設計師待遇提高也只是勞動力市場的調整,這固然對我們國家的創新型社會建設有積極的意義,但也只是密切聯系,不具備必然聯系,因為設計師收入的提高并不代表整個創意水平就一定跟著提高,只有國家、社會都重視了,設計師才會有好待遇。
您認為設計師理想的薪水待遇應該多高?在整個社會的薪酬層次中處于什么位置比較合適?
馮家敏:設計師的理想待遇在中上水平。應該跟醫生差不多,或者略高于醫生,因為醫生相對穩定,而設計師行業比較不穩定,有時候會有市場需求,有時候少點。但設計師待遇不應該比律師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