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843年開埠以來,上海成為商賈云集的國際性港口;同時也進入了長達百年的殖民地時期。1930年代,上海成為遠東最大的都市。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上海開始了發展新篇章。特別是1978年改革開放以來,上海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各個領域發生了歷史性的大變革。上海現已成為中國最大的經濟中心,財政收入占全國的八分之一,在全國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并正在向建成國際經濟、金融、貿易和航運中心之一的目標邁進。
上海美術館
上海美術館創建于1956年,她是一所公益性社會文化事業機構,具有收藏美術精品、開展學術研究、舉辦陳列展覽、普及審美教育、促進中外文化藝術交流等職能,是國內外具有一定影響的近現代藝術博物館。近年來還與國內外美術館建立了合作和交流的關系,日益成為國際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上海美術館位于上海市中心,建筑面積18000平方米。該建筑是1930年代英式風格的樓宇,初為舊上海跑馬場總部。
上海雙年展
上海雙年展自1996年誕生,經過10年的歷練,不僅成為中國最具國際影響力的藝術展示,更受到了國際藝術界的廣泛肯定,被公認為是亞洲最重要的國際雙年展之一。它不僅在學術層面上向世界展示當代藝術的最新成果,而且也在當代藝術與大眾間構建起了一座溝通交流的平臺。
十年來,上海雙年展逐漸形成了其特有的發展格局與文化定位。從第一屆以“開放的空間”為主題,經過第二屆“融合與拓展”、第三屆“海上•上海——一種特殊的現代性”、第四屆“都市營造”、再到第五屆的“影像生存”,上海雙年展始終以上海城市為母體,依托上海獨特的城市歷史和文化記憶,來思考當代都市文化建設中的諸種問題,充分調動中國文化資源和技術媒體發展的最新成果,以鮮活的視覺藝術方式在全球境遇和本土資源之間、嚴肅人文關懷和大眾時尚之間、都市視覺建構和城市內涵發掘之間,建立起一座交往互動和展示的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