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哈克龍外觀
9月1日零點深夜,史金淞來到第六屆上海雙年展現場,指揮吊車將“哈克龍”安放到自己的展區。由于作品體積龐大,吊裝比較麻煩,史金淞笑著建議,還不如自己把“哈克龍”開進展區來得快些。
能開的“哈克龍”全為不銹鋼打造,與普通轎車一般大小,在形態上融合了中國農村最普遍的農用拖拉機、西方大片中充滿街頭霸氣的哈雷摩托車,有意造成了東西方生活文化錯位的奇特意趣。
雕塑專業出身的史金淞說自己并不是“機械狂人”,制造“哈克龍”,是在尋找一種具象的表達方式,以直現中國當代社會生活變遷的精神軌跡。從五十年代進入中國農村的拖拉機開始,國人追逐的現代化夢想似乎就與機械的升級密不可分。而各種在各個時期標志著“先進”的生活方式,也被國人毫無芥蒂地“拿來”,彼此親密無間。錯位并存,這也許就是中國當代生活的現狀、中國人“無我”精神的典型體現吧。
“哈克龍” (“halong kellon”),其實是英文“hello clone”(“你好!克隆”)的音譯中文的漢語拼音的拼寫方式。它既契合中國人對待“克隆”的態度,本身也是個克隆、拼貼、似中又西,既洋又土的作品。
所以,“哈克龍”實際上是一個烏托邦系列,它象征著既是,又不是。例如融合了拖拉機和哈雷摩托的“哈克龍2005NO.1”,它憑觀念生造而出,但又似曾相識,且與任何車輛一樣可以駕駛,令人感覺亦真亦幻。選用不銹鋼為“哈克龍”的材料,一來“很酷”,二來也符合國人追求“永恒”的心態。
在雙年展開幕后,一輛“哈克龍”將被放在美術館的戶外停車場內,讓所有出入的車輛為之“恍惚”。
本次參展的“哈克龍”系列還包括一個被放置在室外草坪上的不銹鋼包廂,它可以既是“一個性感的閨房”,又是一個公眾的卡拉OK廳,里面的卡拉OK設備一應俱全,屆時觀眾就可以親身體驗這一既親近、又疏離的場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