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這些動漫社團普遍缺乏資金,甚至沒法養活自己。〞正在舉行的第六屆上海動漫展上,一位姓鄭的大二女生對新華社記者說。知名漫畫家。她一邊給私人動漫社打工,一邊開辦〝漫畫教室〞,自己創作漫畫。她說,要養活創作,今后只能開間小店賣動漫衍生產品。
在亞洲動畫強國如日韓,形形色色的民間動漫工作室是最活躍的力量。其實,要比數量,人口眾多的中國無疑擁有更多動漫愛好者,只不過國內這些動漫社團大多生存艱難。
對此,旅法多年的資深動畫制作人張天曉語出驚人。他認為,缺少資金,加上急于贏利的心理,成為中國動漫產業新的危機。
張天曉創辦的上海今日動畫公司,是國內第一家擁有拍攝、制作和發行資質的動畫民營企業。這家公司和法國合拍的兩部動畫系列片《馬丁的早晨》和《中華小子》都成功進入了國際市場。
張天曉指出,與制作精良、質量上乘的進口動畫和動漫產品相比,中國動畫力量欲振乏力。由于缺乏資金,更有走向粗制濫造的趨勢。事實上,大量有才華的年輕人正轉而制作FLASH,一種成本低廉、簡易粗糙的網絡動畫短片。FLASH是用于網絡播放的視頻動畫技術,曇花一現,質量很差,而高水準的電視動畫片才是世界各國發展動漫產業的主流。這是中國動畫真正的危機。
今年4月,國家廣電總局下發《關于發展我國影視動畫產業的若干意見》,全面規劃中國動畫產業。打造〝動畫產業鏈條〞的呼聲更高。今年以來,被視為凝聚動漫力量、銜接動漫產業鏈條上各個環節的〝大型動漫展〞在各地此起彼伏,開辦了不下十幾個。
〝一部動畫產品推出來,還沒有獲得市場認可,各種各樣的漫畫書、T恤衫、文具都同步推出,急于贏利。這是個誤區。〞張天曉認為,原創動畫和衍生產品是雞和蛋的關系。好雞才能多下蛋。動畫片成功了,它的衍生產品才能大賣,不應該本末倒置。
除了資金,中國動漫還缺人才。和電影一樣,動漫是最需要想象力的創作。不過,國內一浪高過一浪的動漫熱潮,并沒有推出任何培養動漫畫人才和創意的制度。
上海《卡通王》雜志社編輯部主任趙靜誼說,〝今年動漫市場比較無序。各種動漫展搞了不少,想賺錢的多,卻沒有為其中涌現的優秀作品和人才搭起一個長遠發展的平臺。〞
〝就動漫而言,國內不缺后期繪畫制作人才,但的確沒有好的腳本和前期策劃人才。而腳本大部分來源于好的動漫連載故事。動漫產業的走向是,從動漫連載,到出單行本,到拍成動畫片。賣動畫衍生產品是最后一環。歸根到底,動漫連載才是整個產業的基礎。我們的動漫產業化似乎有點操之過急。〞
上海美術電影制片廠的一位負責人說,國外發展動漫連載、書籍的歷史較長,而我國才剛剛開始,要馬上叫賣動畫衍生產品似乎不太現實。〝日本的動漫已經有六、七十年的歷史了,中國才十年,發展自己的動漫產業需要時間,需要好的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