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曾電話連線兩位動漫企業老總,一位很無奈地表示,公司業務實在是太忙,對這種事不大關注。另一位則坦言,除非有事直接砸到自己,一般無暇主動出頭。對這類事也不知該做何反應。
雖然不可一葉障目,但這二位老總的言詞很能代表業界的普遍心態。商標法律事務本應是企業最大的“業務”之一,卻被老總們擱在業務“門”外。而且這類“閑事”不砸到自己頭上,便與己無關。這種狀況真的讓人頭皮發麻:可悲又可怕!
無戰略危機是致命通病
“國內動漫游戲界不能麻木不仁到如此地步!”此番出馬提出異議的中山市歐卡曼制衣貿易有限公司總經理郭長棋痛心地說。
日本公司在第9類和第41類相繼搶注一系列中國名著游戲商標,是一種深謀遠慮的戰略性搶注。反觀國內動漫界的麻痹大意,再次凸顯了我國企業知識產權保護意識的淡薄。密切關注此事的廖俊敏甚是無奈。
當今世界,知識產權日益成為決定一個國家核心競爭力的關鍵。
我國已啟動國家知識產權戰略的制定工作。但是,在市場主體落后的知識產權意識之下,國家戰略將很難有大的作為。因此,許多有識之士認為,我國企業必須從可怕的短視行為和無戰略危機的睡夢中盡快覺醒。
無戰略危機是我國企業一個致命的通病,產生這一問題的直接原因是企業經營者普遍存在的急功近利心理和企業的短視行為。在商標戰略運用實施方面尤其突出。
商標是實施商標戰略的前提和基礎,如果連四大名著游戲商標都落入國外廠家手中,國產網游業不僅無顏面對世人,而且將不能再使用與自家國粹相關的商標,要用將被訴為侵權。我們的企業該醒了。
中國企業對于社會責任還很陌生
不難看出,中國企業對于企業的社會責任還十分陌生,企業更關注的是利潤和資本的積累。反觀一些社會現象,社會責任感的缺失更為明顯。例如目前有些企業為樹立企業形象,紛紛贊助各種以企業名稱或產品名稱冠名的文化藝術活動。將大把的資金和熱情拋灑在熱鬧的場面上,而商標法律事務這類生死攸關的事,卻被擱在企業業務的“門”外,當作不關自家的“閑事”置之度外。
“短視”的企業顯然看不到自己的社會責任。
法律法規應明確規定:有些東西就是不能給你
近來許多人士呼吁,我們的商標法規,應該是鼓勵創新,保護獨特,而對于公認的東西,應該有個原則,對一切化公有為私有投機取巧的做法,應一概予以禁止。應明確規定,有些東西就是不能給你!以真正保護社會公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