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漫動漫,動在動,慢卻很慢。”就在全國動漫界自嘲聲不斷時,一紙“限時令”已將國產動畫推上了風口浪尖。
中國動漫至今風雨80載,從《西游記》等動畫片的輝煌,到后來中國人最喜歡的動漫作品中,日本占60%、歐美占29%,國產動漫的日漸式微,一直讓國人心痛不已。
近年來,國內動漫產業在各種利好的促動下回暖明顯,廣電總局又適時推出了“限時播放境外動畫”的禁令,更是在助推政策上掀起了高潮。然而,這一“利好”究竟能有多好?對此,各界有著不同的看法。浙江市場導報記者在“限時令”即將到來之際,多方采集到了最真實的聲音。
企業:擔心電視臺不配合
在“杭州硅谷”,眾多動漫企業家在接受采訪時的反應,遠不如網上討論“限時令”那么激烈。種種跡象表明,對多數國產動畫而言,春天并沒有那么容易到來。
據相關統計資料顯示,限時令執行后,全國電視臺每天為動畫特留的“專場時間”達1萬多分鐘左右。2005年杭州各家動漫公司制作的動畫片時間有8000多分鐘,而今年上半年全國動畫片制作就達4萬分鐘,僅杭州地區就有《球嘎子》、《極限狂飆》等新的動畫還在源源不斷地制作中。
“現在國產動畫產量并不低,市場很容易喂飽。”業內企業家普遍認為:“如果電視臺不推陳出新,總讓庫存的老動畫片重復播放,限時令對新片的推動力是很有限的。”
“關鍵看執行力度!”中國動漫產業“領頭羊”中南卡通董事長吳建榮道出了多數動漫企業的隱憂:“如果監管不力,限時令也就成了一紙空文。”他認為,現在電視臺尚有動畫片庫存,限時令的具體效果可能要等明年才會顯現。
“需求量會明顯增加,能推動銷售,但價格不一定能上去。”吳建榮這樣評價限時令的作用。他說,“我們動畫片每分鐘成本在三五萬元,一本《天眼》耗資5000多萬元,光靠黃金檔收視怎么收回成本?”據業內人士反映,由于國內各大電視臺已經對境外動畫片免費奉送形成習慣,提高國產動畫的價格肯定讓他們一時無法接受,國產動畫光靠賣片收回的成本大約只能在25%—40%之間。
電視臺:擔心好片子出不來
對于動漫企業的擔憂,浙江省內一些電視臺則表示,不是電視臺不播國產動畫,也不是存心壓低價格,電視臺一直歡迎優秀國產動畫來叫板。
浙江少兒頻道的總監費敏直言,目前國產動畫的質量非常一般,與境外動畫的收視率相差約30%~40%左右。“事實上,已經有不少國內動漫公司表示愿意將片子白送給電視臺播放,但考慮到時間效益,我沒有接受。”
費敏告訴浙江市場導報記者,按照廣電總局原本的規定,電視臺全天播放國內外動畫的比例是4比6,現在調整為3比7,因此對于浙江少兒頻道的影響并不大。“我們并不是動畫頻道,黃金時間本身也不是全播動畫。加上原有動畫片的庫存已經能滿足需求,因此暫時不會有購買計劃。”
“電視臺不看好國產動畫片的主要原因是劇本不好,小孩子不喜歡看。”費敏說。“優秀的國產動畫奇貨可居,價格會一路攀升。”杭州電視臺少兒頻道總監范順事表示,限時令出臺后,他們頻道一直在物色新片,但好的動畫片非常緊缺。
據了解,一般國產動畫在省級電視臺賣30元一分鐘,在西部省區賣10元一分鐘,但優秀的國產動畫可以賣到每分鐘近百元。范順事認為,對于質量一般的國內動畫片,各電視臺尚有庫存,并不會立即購買。“事實上,好看的國產動畫還能叫出幾部來?”他說,如今一提起國產動漫產品,還只能停留在《大鬧天宮》、《哪咤鬧海》等幾部經典舊作上,像黑貓警長、孫悟空、阿凡提那樣讓人印象深刻的形象與故事實在太少了。
“國內動漫界對動畫片前期策劃、劇本創作看得太簡單,認為不過是哄小孩子的東西,有些由公司老總、員工自己編寫劇本。”著名童話作家趙冰波告訴記者,制作單位不重視,以及缺乏專業的編劇隊伍,是國產動畫不能打動兒童的另一主要原因。
動漫辦:扶持新策將更加到位
如今,涉足動漫產業的絕大部分是中小民營企業,由于投資大、收效慢,很多是難以堅持的。省內一位資深動漫企業人士告訴記者,很多企業以為動漫是朝陽產業,倉促上馬卻沒料到光前期制作費用就是無底洞。除了像中南卡通這樣有其他實業所掙利潤注入的企業,一般動漫公司根本無以為繼。曾在2003年7月進入動漫產業的深圳光彩動畫公司,在花費1800萬元巨資制作完成了60集動畫片后,由于資金鏈斷裂,尚未進行節目發行與延伸產品開發便已夭折。
“電視臺也是弱者,限時令好比讓弱者去幫弱者。”眾多業內人士指出,真正受到這個政策影響的是少兒頻道和動畫頻道,而這些頻道收視率本來就低,廣告收入也少,本身也需要資金上的扶助。因此,他們呼吁,振興動漫產業需要更切實的扶助政策,僅僅是一個“限時令”并不夠。
“與其讓小公司捉襟見肘,不如在前期經過題材、劇本的審批之后,就給予融資上的幫助。”浙江少兒頻道總監費敏認為,資金不足正是國產動畫不重視前期策劃劇本的重要原因,而忽視劇本就意味著整個動畫很難賣出去。
杭州市動漫產業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陳建一接受浙江市場導報記者采訪時說,市政府已經考慮到這一情況,新的扶持政策正在醞釀中。他認為,目前動漫企業“大而全,小而全”,產業鏈的形成肯定需要國產動畫先樹立起品牌。限時令可以在某種程度上阻止國產片將市場拱手讓位給外國動畫,在培養國人愛自己的動畫片、打造國產動畫品牌上,有積極的意義。
“限時令確實不能起到全部作用。”陳建一表示,下一步杭州市政府將完善貸款制度,解決動漫企業的融資問題,還會出臺適應杭州動漫畫市場的扶持政策。
“動漫基地應該成為動漫企業的娘家,而不是管家,我們別指望蓋一棟大樓聚集著幾個企業,就能搞好動漫產業。長期讓中小動漫公司來完成前期產業鋪墊的現狀,必須要盡快改變。”陳建一表示。
家長:禁或不禁都不能偏激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大多數家長都認為國外的動畫片商業味太濃,有些宣揚的價值觀也不太適合中國的孩子,但對外國動畫黃金時段一刀切不準播放了,家長們卻有著不同的看法。
“小孩子天生愛看動畫片,但分辨能力有限,長期受國外文化潛移默化,肯定會全盤吸收,家長的確有些擔心。”一位9歲女孩的父親表示,對這樣的禁令還是持贊同意見的,不過,他很擔心孩子一時接受不了。
“限時起不到明顯的作用,現在觀看境外動畫片的途徑很多的。中國禁止什么,偏偏事與愿違的事太多了。” 一些從事美術工作的家長則認為,國外動畫片很多具有很強的趣味性,且能較好地培養小孩子的想象力,不該被排斥在黃金時間外。
“國產動畫如不思進取,即使在播放渠道上占盡了優勢,觀眾也不會買賬的,最終還是搶占不了市場。面對境外動畫大舉進入,主動出擊才是最好的防守。光設禁區,肯定不能長久。現在國產電影市場也不太景氣,難道也要搞個限放令?”眾多家長說,禁與不禁都不能偏激,相關企業首先自己要爭氣。
“限時令”到底能將國產動畫推至多遠?看來只有時間才能證明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