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五屆上海(國際)青年建筑師設計作品展創作論壇上,一個以“蝴蝶”為靈感的設計作品在部分青年建筑師和評委中間引發了一場小小的爭議。
一年一度的上海(國際)青年建筑師設計作品展今年已是第五屆了,本屆在作品展覽的同時還舉辦了一場主題為“好設計的評價標準”的青年建筑師創作論壇。說實話,論壇的主辦方在組織上顯得有些草率,在大部分的時間里評委們的發言沒有話筒,而投影屏幕和筆記本電腦也常常拒絕顯示圖像,這為青年建筑師和評委們之間的理解溝通帶來些障礙,也多少為后來的爭議埋下了伏筆。
爭議發生在對青年建筑師周峻的一個設計作品——松江的一個社區文化中心的評價上。首先由周峻發言闡述自己對好建筑標準的理解,然后介紹了這個設計作品,接下來由評委們發言評價。由于事實上周峻后來提前離場,更多的討論是在評委之間以及和主持人中展開的。本人試著盡量客觀地在這里引述當時各方的觀點,不妥之處請大家指正。
——周峻(青年建筑師):今天的話題是好設計的標準。我們通常說實踐是檢驗唯一真理的標準,這一句話在我們建筑行業也同樣可以適用。我認為一個建筑師的工作應該是從方案構思到施工圖深化設計、還有施工現場的配合以及材料選擇直到建成的全過程。最好還可以再有一個階段,就是在自己設計的建筑中使用的經歷。現在我們的有些同行的方式我不太贊同,就是建筑設計僅僅停留在方案和概念設計、僅僅滿足于效果圖、模型等等成果的表達。當然有很多好的想法,因為客觀的原因沒有機會變成現實,但是對我們設計從業人員來說,我們的理論研究、設計探索的最終目的是把它付諸實踐。我們所尊敬的任何一個世界建筑大師,他們最終之所以能夠得到社會的認可,哪怕他們的想法再前衛,我想應該也是因為他們有實踐的作品,這是我的第一個觀點。
第二個觀點,剛才我只是講了評價建筑的方式,具體來說如何評價一個好的設計的標準,我覺得這個題目出的太大了,太寬泛了,今天我只談其中的一點。我認為一個好的建筑設計應該是一個簡單易懂的設計,這個簡單不是說否認建筑的復雜性和矛盾性,也不是說我們建筑語言非常直白,我覺得應該是一種能夠雅俗共享的藝術。建筑藝術之所以區別于繪畫和音樂這類藝術,我覺得它本身有社會的約束,受眾是任何一個普通的大眾,就是說絕大多數都是非專業人士,這個和音樂、美術這類藝術有本質的不同。像音樂和繪畫作品這樣的藝術,或者我們稱為純藝術,這些想欣賞的人可以花高價去聽去看,但是對于不欣賞的人對社會所產生的影響也是很有限的,可以不聽,可以不看。但是一個建筑既然存在,它一定會對使用的人、走過路過的人產生影響。所以建筑師承擔了這種社會責任以后,它不可能忽略社會公眾大多數非專業人士的感受。一個好的設計應該是一種雅俗共享的,可以在美學上得到大家的共鳴。
這里介紹一個最近的設計。這個設計是松江新城的一個文化設計中心。我們希望可以通過這個設計體現好設計的評價標準,它是可以被普通大眾感受到的,可以雅俗共賞的。我這里不是否認建筑師的建筑理論和復雜性的探索,但是最終我希望應該用一種比較簡單的方式表達出來。實際上用這種回歸自然的方式,也是中國傳統審美的哲學。中國有一種傳統,即便是最科學的東西都希望用一種形象的、可以被理解的方式傳授給大眾,比如東漢時代的渾天儀、地動儀。如果用類比的話,我覺得詩可以算是文學藝術的最高境界、最精煉的語言,但是相傳唐代詩人白居易還是要反復的念給路邊的老太太聽,直到她聽懂了才停止修改。所以我覺得建筑師現在也有一種傾向,就是過于自我標榜,而忽略了普通大眾的感受。當然具體形象上的探討,最后還是要通過建筑的語言來傳達,而不是一種非常直白、簡單的形似,希望這些可以引起廣大受眾對美學上的聯想和共鳴。我就介紹到這里,謝謝大家。
——陳伯沖(評委):我覺得他講得很好,但是做的東西我不大能接受,所以我們可以私底下再探討。……
我比較反對在作品里面做個人的表現。比如說像小孩子一樣高興就笑,不高興就哭,這個就是個人的表現,所以這個是不理智的。建筑和其他藝術不同的地方是我們要關心的,沒有必要關心建筑和繪畫、音樂的相同之處,我認為各個門類的相同之處我們不需要再說了。我們要強調建筑和其他門類不同的地方,如果你能夠掌握自己建筑學的邊界,這個才是好的。也許你是一個好的文學家,但是你現在在做建筑,你就要把建筑做好。
我看過一本書,是德國萊欣寫的叫《論詩與畫的界限》。既然建筑有它的邊界,我們不需要用建筑以外的方式表達你的想法。我是不相信靈感的,如果有靈感的話,你可能來自于繪畫還是來自于別的什么。但是你任何靈感最終要用現實的方式來表達,否則的話就沒有什么。你從別的領域抄一個過來是沒有用的。我就是反對輕浮的個人表現。
……我想解釋一個事情,我不認為是一個好設計的原因是它這個東西只有在飛機上才能看到,最重要的事情是我覺得忽略了一個東西,這個房子造起來的尺度是很大的,我不相信你做一個瓷瓶子,你這個設計就是好的設計。
……我的標準不一定是對的,但是既然讓我來評價,我肯定拿我自己的觀點里衡量。
剛才周峻講的那些話幾乎每句我都同意,但是做出來的東西我覺得是其他內容的語言,比如說繪畫,或者是雅俗共賞等等,就是把建筑理解為造型,這個是我不同意的。
——吳蔚(評委):大家有不同的意見是很正常的,可能在座的幾位評委都是職業的,可能會從限制當中來看。現在方案里面有一種傾向,我覺得建筑不存在過時不過時,但是有些是受到我們決策機制的影響,就是用象形的語言來做建筑是不可以的,作為建筑設計來說你等于先給自己一個鐵定的主題,后面做的東西是在一個死的前提下做的,你的內部空間、訴求關系是非常被動的。我們為什么不能從空間的結構、設備一體化來做。當然這個對建筑師的要求很高,我們經常說3S的綜合。剛才陳博士講設計本土化,就是把建筑本身做好這一點是很重要的。
我覺得在我們職業領域里面工作的建筑師,邊界不是不可以推廣的,也可以學習一下其他學科的思考方法。回到邊界的說法,現在數碼科學對建筑學的影響也是很大的,還有仿生學的東西,還有生態學對建筑的影響。我想說建筑吸收其他學科東西的話,我覺得可以在其他方面滲透一下。我覺得建筑師一方面要堅守自己的崗位,一方面要跳出這個邊界,這樣是一個比較和的狀態,也比較難達到。
——陳伯沖(評委):這是一個美學問題或者說哲學問題。邊界的問題為什么那么重要呢,并不是說邊界問題就是把自己封起來,不向其他的地方借鑒。但是藝術的領域都有不同的語言,有一個故事就是講海蛇把自己繞起來,他們很痛苦,最后他們就在痛苦的呼號,但是雕塑做這個故事的時候不能這樣做,不能說呼號就在那裂著大嘴,雕塑的語言是一個形體的語言,如果裂開大嘴是很難看的。雕塑要表現痛苦的方式是讓身上每一根筋都是爆起來的,嘴巴也是裂開,因為視覺的語言不允許。這個故事使同樣的主題在不同的領域來表達是不同的,就是說詩歌繪畫、雕塑、建筑都是不一樣的。建筑存在的目的是要使用的,是給人感受的。建筑是一個物,這個物好還是不好,這個物里面的空間三要素,包括里面的冬暖夏涼所有的元素,古典的建筑也可以做的很好,也可以做的很爛,現在的建筑也是一樣,不能說現在的建筑就是比古典的好,也不能說古典的建筑比現在的好。我們具體來說象形是一個很大的問題。有人弄一個書法然后起來那就是書法建筑,如果這樣的話那太容易了。我們兩個爭論也好,都是在一個共同的基礎之上,當你跨越了這個共同的基礎之上,我們兩個就誰也看不到誰了。
——主持人:周峻的蝴蝶一開始如果不這樣介紹的話,最后因為看著象蝴蝶,我們設計師向業主交代的時候必須要上升到意識形態的高度,就是講我們像什么,我們表達了什么樣的意思,所以就把這個蝴蝶拿出來了。我看起來那個形式還是完全可以接受的,因為他說了這個蝴蝶的原因,所以可能破壞了在你心中的印象。
而瓷器博物館設計(前面談到過的另一位青年建筑師的設計作品),因為建筑師腦子里先有這個形往瓷器上靠,然后做成這樣,所以就是他的意識在前,做出來的形象是后面出來的。我覺得這個是不可取的,我覺得周峻的設計如果不提蝴蝶的話,我覺得這個作品還是可以接受的。
——陳伯沖(評委):沒一個作品是徹底不能接受的,也沒有一個作品能徹底接受的。如果不作為創作的理念,就拿這個物來討論的話有沒有問題呢,那就不是思想問題了。
——謝崗(評委):可以象形,比如說金茂,沒有人覺得它惡心,它所反映的是建筑的本身,它可能神似一個塔。神似和形似不是一個問題。
然后是否影響功能。屋面上的一片玻璃我不知道是干什么的,這個是脫離建筑本身的。我看到左翼有一個報告廳這樣的,我從來沒有看到過報告廳是這樣的結構,我覺得就是為了象形造成內部布置的困難,這個比例一般都是豎過來的,先怎么橫過來了。是不是因為形式的約束呢,為了追求形似,保持概念,最后影響到了使用。你能夠保持這個形式,把內部安排的很好的話,我肯定會認可的。
——夏堅靖(評委):本身這個東西都是非常主觀的。我自己感覺現在很多方案做的時候都有一個想法,但是建筑是有關系的,有的說是地里長出來的,這個房子在山腳下,我跟山要有呼應,如果這個建筑在海邊,我是不是要跟海進行對話。我覺得周峻這個建筑想法是可取的,因為本身基地各方面都受到了限制,前面很大的一片水,周邊使用的功能都有在考慮。最后搞了一個蝴蝶出來,我們覺得這個蝴蝶很難評判了,不能說做一個蝴蝶一定對,也不能說一定不對,這個東西就是比較主觀的東西。但是這里面思考的過程還是有可觀支持的,我覺得他里面處理是有一點問題,比如說那個玻璃。這個玻璃平時看是很好看的,但是用的時候有兩個問題,一個問題是會積水,還有一個問題就是上面會有很多的塵,因為上海的天氣很不好,這樣就會有灰塵。里面的平面也會有問題,這個問題是形狀造成的。
我做了時代廣場,那里面就是追求形,當時也是比較痛苦,到里面去以后天花的軸線怎么放都是一個很大的問題,里面有比較多的問題。從一個角度來講,我希望鼓勵他,但是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講它的確是一個問題。然后它現在又建成了,現在很多的年輕設計師是提出來概念了,但是我覺得他們提出的概念一點依據都沒有。所以我想年輕人既然提了,我們是不是應該鼓勵一下。
——主持人:就是說旁邊是湖,是生態的,然后有一只蝴蝶是可以的。
——陳伯沖(評委):我認為這個是允許的,但是不是什么高級的對象。悉尼歌劇院好聽起來就是落帆進港,有的人會認為是烏龜交尾,這樣影響就不好了。
——謝崗(評委):我覺得這里的領導水平不高,所以他們特別聽到象形和象意的詞匯。比如說天圓地方,我就不明白為什么要天圓地方,但是這個領導喜歡聽。說實話,不管你怎么說,我想說的好聽點,建筑這個東西第一是大家需要的,有的項目花了很多力氣做起來了,但是不是社會需要的東西,我覺得這個就不符合第一個。第二,這個東西必須要好用,這個東西不好用,你再跟我說理念也是沒有用的。第三,要養眼。你可以說自以為很欣賞,是地里長出來的等等,你怎么說都行,但是別人沒有關系,你說像是一個蝴蝶,但是我不覺得它美。
——夏堅靖(評委):每個評委都有不同的看法,比如說兩張照片是一個項目,這個我怎么接受,就是個人有個人的看法。
歸納下來,分歧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
1. 建筑設計是否應該格守自己的邊界(如果建筑存在研究或表達的邊界的話)?
2. 建筑設計是否存在諸如靈感之類的非理性元素?
3. 建筑設計是否允許存在個人表現?如果允許的話又該如何評價?
4. 如何評價建筑設計中的象形表現(比如討論中提到的悉尼歌劇院)?
5. 如何評價建筑設計中的形式與功能(乃至經濟性)的關系(比如討論中提到的報告廳、玻璃頂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