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shop是迄今為止世界上最暢銷的圖象編輯軟件。它已成為許多涉及圖像處理的行業的標準。并且是Adobe公司最大的收入來源。然而Photoshop的開始卻是名不經傳,如果不是Michigan大學一位研究生學生延遲畢業答辨,Photoshop或許根本就不可能被開發出來。 1987年秋,Thomes Knoll,一名攻讀博士學位的研究生,一直嘗試編寫一個程序,使得在黑白位圖監視器上能夠顯示灰階圖像。他把該程序命名為Display。但是Knoll在家里用他的Mac Plus計算機編寫這個編碼純粹是為了娛樂,與他的論題并沒有直接的關系。他認為它并沒有很大的價值,更沒想過這個編碼會是Photoshop的開始。
圖1 為Photoshop主要設計師諾爾兄弟 他的程序引起了他哥哥John的注意。當時John正效勞于Iindustrial Light Magic(ILM)公司——一家影視特效制作公司。隨著《星球大戰》的誕生,Lucas向世人證明,真正的酷效,配以英雄人物,將創造出驚世巨片!當時John正在實驗利用計算機創造特效,他讓Thomas幫他編寫一個程序處理數字圖像,這正是Display的一個極佳起點,他們的合作也從此開始。 John通過他父親--Michigan大學的教授--購買了一臺新的Macintosh II計算機。Thomas用它重新編寫Display代碼,使之支持彩色功能。隨后,在John的力促下, Thomas開發了圖像處理例程(即后來的濾鏡插件),以及增加了讀寫各種文件格式的功能。其獨創的創建軟化邊緣選區功能亦在此時得以實現,另外,還增加了如下功能:色階,色彩平衡,色相及飽和度等。 1988年夏天,John決定實現這個程序的商業價值。盡管將很艱難,但天性樂觀的他認為它值得努力。當時,在MacWeek上刊登的一種圖象應用軟件PhotoMac引起了John的關注。他到SIGGRAPH(計算機繪圖專業組)大會去調查這種新的軟件。最后他告訴Thomas他們無需擔心,事實上PhotoMac缺乏他們的程序的很多重要功能。
圖2 Photoshop前身是名為Display的小程序 Thomas好幾次試圖更改這個軟件的名稱,但每次都沒有成功。有趣的是,正所謂踏破鐵蹄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在一次偶然的演示時,他采用了一個人的建議,把這個軟件命名為Photoshop。從此,Photoshop正式成為了這個軟件的名稱,直至今日。 與此同時,John四處奔走,尋找公司投資Photoshop。SuperMac,Alcus,Adobe都因為種種原因沒有成功。他繼續在硅谷尋找投資者,并鼓勵Thomas繼續編寫新的功能。他甚至編寫了一本簡單的手冊介紹這個程序。最后,一家掃描儀公司采用了這個軟件。大約200份0.87版本的Photoshop拷貝隨著掃描儀捆綁出售。Photoshop首次發行即是與Banreyscan XP掃描儀捆綁發行的。
圖3 更名為Photoshop的第一個版本是0.87
圖4 photoshop當時所使用的圖標 后來,John重返Adobe進行另一次演示。Russell Brown,Adobe的藝術總監,完全被這個程序所打動。Adobe以極大的熱情果斷地買下了Photoshop的發行權。1988年11月,Knoll兄弟與Fred Mitchell,Adobe的首腦,口頭議定合同,并于次年4月完成真正的法律合同。合同上的關鍵詞是“license to distribute(授權銷售)”Adobe公司當時并沒有完全買斷這個程序,直到若干年后Photoshop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簽訂了合同后,Thomas和John兩兄弟開始研發新的版本以發布銷售。而Adobe公司則決定保留Photoshop這個名字。 Thomas在Ann Harbor編寫所有的程序,而John在California編寫插件。Adobe的一些人認為John的插件過于花俏,不適合于嚴肅的應用程序。他們的觀點是他們的產品僅作為一種潤飾的工具,而非為了特殊作用。所以John只能偷偷地把這些插件編寫進去。正是這些原來為很多所不齒的插件,卻成為日后Photoshop成功的一大因素。時至今日,插件已經成為Photoshop不可或缺的重要功能。1989至1990年,Russell Brown和John,Tussell和Fred提供建議,Thomas編寫代碼,增加軟件的新特性。 1990年2月,Photoshop1.0版本發行。它優秀的編碼和簡單便捷的使用給了它的競爭者ColorStudio狠狠的打擊。它給計算機圖像處理行業市場帶來巨大的沖擊。除了其他軟件沒有的特點外,它還獲得了天時。當時正值計算機桌面革命炒得火熱,桌面的發展更為它創造了有利條件。此外,Adobe還有一個制勝的秘密武器-RussellBrown。他善于讓人覺得這個軟件容易使用且有趣。在一次演示會上,他幽默的演示突出了Photoshop的優點也使得參展的人把Photoshop竟相宣傳出去。
圖5 Adobe Photoshop首次亮相
圖6 首次正式發行的PS只有800KB 而Photoshop 1.0顯然仍需改進。當時,Photoshop的優勢是容易使用,雖然Fractal Design開發的ColorStudio具有一些它所沒有的優點,但總體而言,ColorStudio卻存在更多的缺陷。 Letraset把ColorStudio定位于專門人士使用的專門工具。而Adobe把Photoshop定位于所以電腦擁有者可以使用的工具。這兩個冤愛死對頭競爭非常激烈,當時MacWorld的一篇文摘體現了這兩個公司的交鋒。John和效力于ColorStudio的Macr Zimmer分別使用他們自己的軟件對圖象進行潤飾及合成。結果最后Photoshop是贏家。 當時Thomas是編寫這個軟件的唯一支柱。為了擴充工程師隊伍,公司聘請了Mark Hamburg。Mark曾從事于Ashton Tate。路徑即是他提出加入到Photoshop里的。路徑也成為了Photoshop2.0版的新特性。2.0版最重要新功能包括支持柵格化Adobe的矢量編輯軟件Illustrator文件,支持CMYK,Duotones以及新增鋼筆工具。此外,Photoshop的最小分配內存也由原來的2MB增加到4MB,這個小小的改動無疑對程序的穩定性及運作性能的提高起了非常大的作用。Mark聲稱他對這個軟件的第一個貢獻是建議最低內存需求從2MB增加到4MB,可見其作用絕非由2到4那么簡單。
圖7 2.0的發行引發桌面印刷革命 Sreven Guttman當時擔任首任產品經理,給Beta版起代號即是從那時開始。Photoshop 2.0的代號是Fast Eddy。2.0正式版于1991年2月發行。從此,Adobe成為行業標準。2.0的發行引起了印刷業的重視,并引發桌面印刷革命。 Adobe公司開始設立銷售部門,并聘請了更多的軟件工程師,包括Kevin Johnston。此時Adobe公司決定開發一個Windows視窗版本。Guttman把軟件開發分成兩個小組,由JeffParker領導的Mac小組以及由Bryan Lamkin領導的Windows小組。這次開發進展很慢,因為他們必須重新編寫Thomas最初的編碼。尤其是Windows版本,似乎是一個完全分離的程序。Mac版本開發代號是Merlin,Windows版本則是Brimstone。Adobe決定把下一個版本標注為Photoshop2.5,至今無人知道為什么不標注為3.0。通常標注為.5都不會好銷,因為人們覺得小數點后的數字通常留給修改升級。2.5版本增加了一些新的顯著特征,調色板和16-bit文檔支持。盡管這個版本因為是Windows版本的第一版而備受矚目,但是對于Windows系統,它有一個強大的對手,Aldus公司的PhotoStyler。雖然Windows的使用者可以使用Photoshop,但是它并不包括那些新特點。同時,內存處理的一些錯誤很快便從市場反饋回來。當這些內存錯誤bug被查出并改進后,原來的版本升級為2.5.1。
圖8 第一個運行在Windows平臺的Photoshop 此時Photoshop在Mac版本的主要競爭對手仍是Fractal Design的ColorStudio,而Windows上面則是上文提到的Aldus的PhotoStyler。Photoshop從一開始就遙遙領先于ColorStudio,而Windows版本則經過一段時間改進后才趕上對手。 下一個版本3.0的研發在2.5還沒完成便已開始,代號為Tiger Mountain。在這一版中,將著力加入圖層這一新特性。Thomas主要即致力于圖層的研發,同時與Hamburg和Johnston一起研發其他的新特性功能。Stern優化Power Mac版本Photoshop,而Seetha Narayanan則使Windows版本能與Mac版本同步。 當時研究Layers的還有LivePicture,是Photoshop勁敵。Live Picture的Layer具有將單獨分離的元素多重地堆疊起來。當時也有謠言說Photoshop的工程師抄襲了LivePicture的Layers特征,事實上,早在Thomas還未聽說過LivePicture的時候,他便已開始研究Layer這一概念。對他來說,這個概念僅是為了方便在編輯圖片的時候可以把物體單獨分開。Photoshop3.0的Mac和Windows版本分別在在1994年9月底和11月發行。
圖9 麻煩重重的3.x版本 3.0版從研發到發行都充滿了磨難。在它未發行之前,Jeff Pakler去度假了,留下一個沒有管理人員的攤子。JohnLeddy必須一步一步地接替這個位置。在Beta檢測過程中,又出現了Q&A (質量評估)麻煩。許多3.0版本中的特征幾乎不能通過甚至完全不能通過。當時有謠言說Browm捏造了一些特征只是為了引起市場的轟動效益,缺乏證明使得Adobe的各個部門在信息業中幾乎癱瘓。在版本3.0發行之后,程序出現了更大的故障。不知何故,beta終止編碼沒有響應。Adobe收回了出售的3.0版本。3.0.1版本迅速發行。不幸的是那些試用者并沒有歸還軟件,這個程序在1995年12月1日終止了運行。許多用戶都意識到了3.0版的問題,這在用戶中引起恐慌。Adobe盡最大的努力去替換3.0版的CD。通過網上服務, 3.0.1版更新3.0版。同樣不幸的是,95年2月1日,日本版本同樣出現beta終止警報。Adobe試圖用版本更新的3.0.3版本解決這個問題,但這仍造成了很糟糕的影響。許多工程師離開了Adobe。這點小障礙并沒有減小3.0版本使用者的熱情,特別是對它的Layer(圖層)功能。 不管怎么說,Photoshop3.0(包括它5個升級的版本)仍是一個成功的產品。許多人無論是否Adobe的工作人員都在想沒有什么能超越這個版本。雖然那時候有相當大的一支設計隊伍(包括蘋果公司的Sean Parent,來自IBM公司的Marc Pawliger),但是繼續開發Photoshop新版本的決心動搖了。工程師們開始把注意力分散到其他的項目。Photoshop的發展似乎陷入泥潭,直至Lamkin加入。他聘請了一個界面設計師重做Photoshop的界面,目的是使Adobe所有的產品都具有相似的外觀和操作方法。并且他說服Hamburg重返Photoshop設計小組。此舉給Photoshop的用戶帶來了新的驚喜。這即是4.0版本的開端,代號為Big Electric Cat。 當第一張beta磁盤出現,引起了測試者們的騷動。為什么Photoshop有了這么多的改變。一些使用者提出抗議。測試完成后,測試者們都已經適應了這種改變,但是一些媒體包括一些網上服務CompuServe和AOL都充斥著一些使用者的怨言。1996年11月Photoshop4.0發行,很多用戶認為Photoshop被破壞了。最后,當他們了解了這些變化,并且明白了Photoshop改進的良苦用心,這些爭論才煙消云散,新界面逐漸被大家所接受。 Photoshop 4.0的成功給Adobe帶來了很大的商業利益,也為當初那些大膽改革的工程師們作了最有力的辯護。此時,Adobe意識到Photoshop的發展前景,與Knoll兄弟重新簽訂合同,買斷了Photoshop的所有權。
圖10 重獲好評的Photoshop 4.0
圖11 photoshop各版本的tools面板 在4.0版仍未發行,5.0版已提上日程。在4.0版發行期間,5.0版的一些新功能已開始著手研究,有些已經成功地編入程序。1997年9月,Herasimchuk以及另一位界面設計師Katjatimmi和一些alpha測試者商討5.0版的新功能。最后決定增加一個重要的History Palette(歷史面板)功能,這是一個實現多重撤消操作的完美方法,其中的非線性歷史操作可以說令人耳目一新,毫無疑問,這也一個重大的升級。另外,色彩管理功能也是一個重大的新增功能,盡管在當時引起了一些爭議,但后來被證明這亦是Photoshop歷史上的一個重大改進。“圖層樣式”也是在此版本中加入的新功能。1998年5月Photoshop 5.5正式發行。時隔一年,Photoshop 5.5發布,此次升級,就Photoshop本身而言,并沒有什么特別升級,主要是增加了支持Web功能,以及將Image Ready 2.0捆綁到Photoshop中一起銷售,以此填補Photoshop在web功能上欠缺。Photoshop 5.5一經推出即取得了巨大成功。
圖12 加入歷史面板的Photoshop 5.0
圖13 Photoshop 5.5首次整合Image Ready 2 2000年9月,Photoshop 6.0發布,經過改進,Photoshop與其他Adobe工具交換更為流暢,此外Photoshop 6.0引進了“形狀(Shape)”這一新特性。但真正的重大改進是在2002年3月的7.0版。在數碼相機流行起來之前,Photoshop處理的圖片絕大部分還是來自于掃描, Photoshop大部分功能基本與數碼相機沒有什么關系。到20世紀90年代末,數碼相機大行其道,Photoshop 7.0版適時的增加了Healing Brush等圖片修改工具,還有一些基本的數碼相機功能如EXIF數據,文件瀏覽器等。Photoshop在享受巨大商業成功的同時,也開始感受到來自同行的巨大威脅,特別是專門處理數碼相機原始文件的軟件,包括各廠家提供的軟件和其他競爭對手如Phase One(Capture One)。已經退為二線的Thomas Knoll親自負責帶領一個小組開發了PS RAW(7.0)插件。
圖14 Photoshop 6.0引進了Shape特性
圖15 Photoshop 7.0支持許多數碼特性 2003年9月,Adobe再次給Photoshop用戶帶來驚喜,新版本Photoshop不再延續原來的叫法稱之為Photoshop 8.0,而改稱為Photoshop Creative Suite,即Photoshop CS,它與Adobe其他的系列產品組合成一個創作套裝軟件,與兄弟產品的融匯更加協調通暢。CS版本把原來的原始文件插件進行改進并成為CS的一部分,更多新功能為數碼相機而開發,如智能調節不同地區亮度,鏡頭崎變修正,鏡頭模糊濾鏡等。
圖16 增強數碼暗房支持的Photoshop CS
圖17 Photoshop各版本的tools面板 Photoshop之所以取得成功,與其準確的定位及其適時的出現關系緊密。photoshop正遇上了桌面印刷革命這個大好時機,其成功可謂時事造就英雄。Adobe公司對市場的敏銳洞查以及及時的調整策略使之走在了最前端。最初的Photoshop只支持蘋果電腦的麥金塔平臺,并不支持Windows。但看到Windows在PC機上的出色表現,Adobe公司也緊跟發展潮流,推出Windows版本(包括Windows95和Windows NT);隨著全球電腦的普及,Photoshop逐漸推出多國語言的版本。例如,看到中國無限廣闊的市場,Adobe公司推出了Photoshop 5.02中文版,并且開通了中文站點,成立了Adobe中國公司。而photoshop一開始的良好市場定位,亦為其成為行業霸主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